什么是人体空间医学
一、人体空间医学定义
人体空间医学,是创始人郭志辰大夫在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形成的医学理论构思。
广义的人体空间医学,包含治疗学、养生学、预防学和修炼学,是新世纪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狭义的人体空间医学,以研究人体空间为主题,着眼于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强调通过人体空间能量的撞击运动,恢复脏腑功能,恢复人体健康。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又不同于现代医学,可作为联系二者的纽带。目前谈到的人体空间医学,侧重于治疗学方面的介绍。
二、人体空间医学主要内容
“人体空间”是人体空间医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人体空间医学的最大发现。天人合一,人体空间与宇宙空间存在共性。在宇宙大空间内,“空”是万象之根,老子《道德经》中言:“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自然界“空”中的变化,是生、长、化、收、藏的根本,人体内部空间也如此。在人体内部,“空”是物质传递、能量辐射的媒介,“空”以流动的精微物质即能量为基础,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变化形成人体空间的动力。
“能量”是人体空间医学中的又一核心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大致等同,能量学说为人体空间医学的重要理论。从“能量”的角度出发,人体空间医学对传统中医的阴阳及五行学说进行了现代解读,并发现了人体内部能量运行的根本之道:公转。公转畅通是治疗人体疾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体空间医学立足于细胞论,赋予细胞以空间的概念,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细胞”、“物质”、“能量”的概念联系起来,将人体最基础也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扩展开来,从而获得全新的认知,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打破了传统中医繁琐名词的限制,将八纲辨证简化为物质与能量、细胞内与细胞外的辨证,提出以细胞群体为单位的功能运动理论,并认识到细胞群能量运动方向的重要性。
人体空间是能量调节的场地,细胞的物质运动、能量辐射与人体空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只有场地纯净,能量流通顺畅,人体生理功能才能回归正常,人的生命活动才会回归自然。在传统中医“三焦”的理论基础上,加之对《伤寒论》的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人体“太阳区”的作用,并对“太阳区”的范围进行拓展,提出了“外焦”的概念,把传统中医的“三焦论”拓展为“四焦论”,并深刻阐释了上、中、下三焦与外焦的相互作用关系。三焦是能量运行的主要空间,外焦又是公转与自转的调节空间,是能量疏散和灌注的主要通道。公转联系并调节了四大空间内的能量的总体运行,这是人体内部能量运行的总规律。
在病因论上,人体空间医学提出,水的分布不均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形成,调节人体内部水的分布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人体空间医学的病因论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病因论都不同,理解水因论,需要深入理解人体空间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在人体内部以“水汽”的形式存在,而调整人体疾病,就是要促使水的液态、汽态之间正常转化,这与自然界水的转化有类似之处。
在治疗原则上,人体空间医学以“公转畅通”为总原则,讲究能量的清降清升、至实至虚,有章可循又机动灵活。在畅通公转运行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公转任脉段和督脉段交接之处的能量压力差。面对现代医学提出的繁琐病名,人体空间医学提出:打破病名,参考症状,即:不受现有病名的限制,参考症状,查找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在具体治疗方法上,提出了电脑舌诊法、小方治病以及其他辅助疗法,都是在传统中医疗法上的开拓与创新。这些方法无一不是牢牢把握了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关系,把握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对物质本体的影响,通过能量撞击物质并改变物质。小方治病以药物功能的具体化为基础,以药物的“气”与“味”为工具,整体地调动了各部位空间的能量,以“推”、“宣”、“提”的方法使能量转变成动力,促进人体内的清升浊降。小方治病具有药味少、药量小、疗效好的特点。
人体空间医学倡导:新世纪的医学应以调理身心健康为主,以治疗为辅;强调以“修心、养性、积德、忘我”为本,使心灵得到清静,恢复心灵原有的净洁,从而挖掘自身的潜能,并科学地加以运用,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有益于治疗,更是现代人养生与修炼的根本之道。
三、人体空间医学特点
(一)、深研整体观念
人体空间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就是要具备一种大的视野,具备一种全面的眼光。在对人体的认识上,传统中医重视人体本身各个局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功能活动中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变化上是相互影响着的。
人体空间医学不仅认识到有形实体物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而且认识到存在于空间的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变化。现代医学更侧重研究细胞内部物质的变化,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到细胞基因工程等等。尽管如此,仍然局限于细胞内部,没有脱离细胞本体,无法完整地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人体空间医学从“空”肇始,由“零”开始,将外在的“空间”概念引入到研究中,这与当今世界上的各类医学都有所不同。
在对疾病的认识上,将所有疾病的原因归纳为一个“水”字,传统中医提出的“六淫”、“七情”以及不内外因,最终都是影响人体内水的状态及分布。在治疗上,公转畅通是人体空间医学最根本的治疗原则,强调一次性的综合疗法,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不分区域,不分层次,从细胞到组织、器官、脏腑、系统,同时调整,统一治疗。在对药物的研究上,不仅重视传统本草的功用,更侧重药物发挥作用后引起的链锁反应。整体观念贯穿于人体空间医学生理、病理、诊断、用药与治疗各个方面。
(二)、强调微观制动
从物质、能量、信息到信息、能量、物质,空间医学强调调动人体信息,运改能量,通过能量运动撞击、改变人体内部细胞运动,从而改善和恢复人体功能。
人体空间医学发现了人体空间精微物质的存在,发现了人体空间“象”的变化,“象”的物质基础是能量,是空间流动的精微物质。与实体物质相比,人体空间精微物质是一种微观的存在。
人体空间医学强调“微观制动”,用一点小小的力牵动很大的能量运动。好比分子结构,动一个分子,这个结构程序、结构式子、性质,整个都变了。微观上的变化牵扯到整体的变化。所以,用药1克要比30克效果好。
在空间医学治疗上,都应用微观制动。比如晃足疗法,只有简单的两个动作,只从足部入手,但对全身的疾病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晃足的过程中,晃动幅度越小、频率越高,效果越好。再比如静养疗法,人躺在床上,按摩师只是点按膻中,轻轻晃晃脚,但是内部的微观在进行调整,目的是把细胞内部的物质迁移到空间,使之在空间中参与混化、异化,生成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新的生命物质。
(三)、遵从循环之道
《内经》中指出:“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和自然的最大共性在于,大自然是由水构成的,人也是由水构成的,人体内部水的含量占到了70%-80%。大自然的变化是水的循环变化,水、雾、云、雨,都是水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水的循环变化,人体健康与水的正常循环关系密切。
自然界存在多种循环,昼夜、寒暑、春夏秋冬、二十四节等等,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人体内部也存在多种循环:体循环、肺循环、公转循环、自转循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外焦如化,是循环。细胞的消、化、吸、收,也是循环。细胞内外物质能量的相互转化,同样是循环。循环与“道”息息相关。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遵循着“道”的规律运行。人体内部的“道”,即人体的循环,在体内生态平衡与不平衡之间运行。改变人体内部的变化,违背“道”的原则是不现实的,一定要遵循“道”的自然规律。
三、如何学习空间医学
(一)、解放思想,破除门派
人体空间医学与传统中医同出于养生修炼实践,但因方法不一、时代不同,所以理论各异。学习人体空间医学,必须解放思想,破除门派。这样,才能真正领悟空间医学中包含的思想,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比如,传统中医强调解决矛盾,强调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治病求本等。人体空间医学则强调至实至虚,回归自然,应用不平衡、不对称的方法,使人体的细胞群运动,从而恢复细胞的功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提出“打破病名、参考症状”的方法。如果不解放思想,就很难理解,更难应用。
广义的空间医学,包含修炼学、养生学、预防学、治疗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没有门派之别,儒、释、道的思想都囊括在内,中、西医的精髓都包含其中。更没有民族之别,蒙医、藏医等等,一切理论与方法,包括念力的方法,只要有益于人类,就都可以采纳,都可以应用。人体空间医学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倡导和谐。所以,解放思想、破除门派是学习的前提。
(二)、以德为本,心怀大爱
传统中医医德,自古有之。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尤其是“大医精诚”一文问世以后,后世医家都将其当作为医的师范。其实, “大医精诚”中提出的标准,实际上是要求作医生的人同时是一个修心的人,使自己的心性达到、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自古以来的修炼家都很强调积德,讲究“淳德”。《内经》对这个问题讲得很深,后人难以理解。“修心、养性、积德、忘我”, 由于净心的程度不同,所得的能量也不同。净心程度高,精纯的能量贯于全身;静心程度低,污浊的能量贯于体内。修心,心净、无污染,才能调节人体内部水的清洁度,调整水的运行与分布,才能调节人体信息、能量、物质。如此,在应用人体空间医学方法的过程中,尤其是用心治病的过程中,才能调动自身潜能,使得治疗效果最大化。
联系人:郭彦岭
手机:13503115557
电话:0311-88789597
邮箱:guozhichen2013@163.com
地址: 河北省正定县旺泉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