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文化心得
来源:任刚劲 发布时间:2010/4/22 阅读:9797次
儒家学说是东方文明、东方道德、东方伦理的象征,其影响已跨越时空界限,意义深远。正如《诗经》中所说“高山仰之,景行正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儒家学说经历代学者加工改造并与其他学说相斥相吸,成为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凝聚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内容,对国人的理想人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心里等方面,都产生了及其深广久远的影响。
在我们这个纵横三千里,上下五千年的东方文明古国,人民智慧的积累,民族精神的堆叠,形成了一座巍峨雄伟的民族文化典籍的宝山,延续了这个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盛衰沉浮,激励了这个民族在地球舞台上胜不骄、败不馁、不卑不亢的传统道德精神。这传统文化的典籍,启发了人们的良知,是鞭策着民族前进的动力,是创造美好社会的元素,是强盛繁荣国家利益的血液。
今天,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全球掀起的学习古文化热,可以说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更是一种轮回――-人心思古、复古思想的再现,灵根的再植。我观看了范曾与杜维明二位大师关于天地人另行对话的录像,聆听了郭老师与心灵对话的报告,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古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它挑起了灵根归祖的大旗,开创了学习古文化的先锋。
学习古文化首先应明白学什么?怎样学?今天提倡学习古文化 ,不是要人们重回到二千多年以前的那个时代,重复古人的生活,也不是要你去啃噬那些艰涩难懂的文字,而是要学习古人的思想精神,再次感受它的博大精深和无比鲜活的生命力。同时,再次得到它有力而无价的帮助,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学习古文化最好的方法,正如郭老师所讲的要“尊古、敬古、不泥古”。要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要学会学习。学习分外在和内在、有形和无形二种形式。“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外在的学习方式,是外求、有形的,而更重要的方式是向内求、无形的学习,即开发自己的潜能,后者更为重要。
因为我们不可能返回到过去的时空,复原过去的生活,而是要学习古文化的精髓,试着与灵性进行对话。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范曾大师能在二天半的时间内,画完常人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巨幅作品而不感到累,让人不可思议。用范曾大师自己的话说,那是他的心灵在作画,他此时与画已高度融合为一体了,我在画中,画在我中,达到了忘我、无我的境界。这就是人们潜能开发的体现,也只有开发了潜能才可做到。
郭老师从9――18岁多次与心灵对话,并坚持了心灵的讲话:学医、攻克癌症、造福与民。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能获得联合国奖章;能获得加拿大大学终身教授称号;能获得博士学位,著作多部书籍……这不是潜能开发的结果吗!所以,通过对古文化的学习,要彻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而是一种学习、思考、求真,实践的系统工作,即古人所说的“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笃行”的过程,将学习当作是一种生命的需求,善于将所学知识转识成智,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学习古文化有主语培养人们理想的人格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须得坚持一颗虚静之心,保持“无知、无欲、无情”的心态,摆脱掉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影响,必须通过一个由外而内的结合,逐步摆脱各种条条框框限制修炼的过程,抛弃社会关于人的精神生活的规范和关于人的外在行为的规范,抛弃生理欲望和浅表智慧,达到“生死一观,物我两立”的境界。
反观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精神文明却远远滞后了,牢骚满腹的人比比皆是,社会风气颓废……我并不是厚古薄今,但不能因为有了进步就掩饰其不足。事实的确如此,现代社会堕落了,人们堕落了,无可救药,再也不象古人那样“无知、无欲”和睦相处了,可以说社会现状无可逆转了。
当今人们为外物所役使而变得昏昧,为了争权夺利,获取在社会阶层、上层建筑中的优势地位,勾心斗角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如何救人于“苦难”之中,就要从“物”上解放出来,就要在观念、思想领域中来一场革命,把人们头脑中的那些有知、有欲、有为的东西,统统挖出来彻底抛弃,更换自我。正如郭老师所说“无世无我独我,虚灵腹中观幻,打掉千篇一律,创新实属第一”。
纵观历史,凡是大德之人,得道之人具体表现皆是“不得”――不贪得无厌,而普通人生不放弃“得”,甚至苦苦追求“得”,为“得”而贪得无厌,所以“无德”。拥有“大德”之人之所以能达到“不得”,是因为他奉行了一种无为的行动准则,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他有所作为的了,于是,对一件事情就认真的去做,始终如一;而普通人生则认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顾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反而做不好,因而影响了自己的事业,甚至造成人心的混乱、社会的混乱。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人应向古人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境界,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社会幻境。
第三,学习古文化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对国人的理想人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影响。“礼”、“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古文化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习古文化,当今世人要“知礼”、“知仁”,因为这是一种社会需要。《论语》中的“礼”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综合,是起中和作用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只有懂礼才有利于人们的正常交往。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烦恼疾病却增多了,关键一点就是精神的空虚、思想的狭隘和“礼仪”、“礼教”的缺失造成的。为人处事以我为先,“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嚷嚷,皆为利往”。大家都在为功名利禄奔忙,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严格要求别人,却坚决放纵自己,由此而产生种种矛盾和烦恼。
我国是礼仪之邦,只有懂礼且善于改变自己,凡事为他人做表率,进而促成整体的改革,社会风气才会好转,才会形成一股达成事业目标的团队力量。只有有一颗“仁爱”之心,才能诚恳地爱护别人,恭敬和睦相处而不争斗,喜好并诚心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没有怨恨别人的心态,没有嫉妒别人的情绪,没有怨天尤人的习惯,没有阴险狡诈的想法,没有邪恶怪癖的行为,这样人心情才会舒畅,心态才会平和。
现实生活中见利就抢,见权就夺,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者不乏其人。这样的人根本不讲“仁义道德”、“礼义廉耻”,试想,这样的人多了,社会怎能安宁?人与人之间又怎能和谐相处?所以,通过学习古文化,通过与心灵的对话,换回人们的良知,提高全人类的素质,在全社会推行仁道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习古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快乐,还能使愚昧变为有知,使人活得典雅脱俗,使人的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更能使人以史为镜、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具备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祖国高强而献身的精神,推动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使古老的传统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闪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联系人:郭彦岭
手机:13503115557
电话:0311-88789597
邮箱:guozhichen2013@163.com
地址: 河北省正定县旺泉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