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经的否卦泰卦说开去
来源:转帖 发布时间:2009/2/10 阅读:2508次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历代学者用不同的文字褒扬她,注解她。《易经》在历史上的地位很特殊,有“群经之首”、“十三经之首”的美誉,是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是宇宙的大代数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哲学真理。现代计算机数字化生存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计算机最本质的二进制数学特性是德国科学家莱布尼兹根据《易经》原理发明的。由此可见,《易经》伟大的不朽价值。
《易经》是先民朴治主义的世界观,其对具体学科的指导思想,在中医临床施治及其古籍中几乎处处可见。《内经》、《伤寒》、《难经》等中医经典都无不涉及易经的理论。可见,医易同源。因此,古有“不研易不可为太医”,意即不研究好易经不可成为给皇帝看病的太医。
笔者从父行医修炼二十余载,耳濡目染家父治学之严谨,深感学海无涯巧作舟之重要性。广种博收,看书亦然。不仅要阅读本专业的,更要广泛浏览其他专业的书籍。平时我不局限于研究医理,即使作为一名气功教导员在气功大行其道的狂热岁月里,我仍然坚持少读气功书,而把注意力投向其他。我认为太过专注本专业的知识内容犹如闭门造车,会囿住自我的思维,妨碍创新。发散思维的益处在于有时其他领域的观点会启发人更好地理解本专业的课题,实现触类旁通迂回包抄,大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感。
我研易多年,深感她的博大精深。“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下文以具体卦象来解释空间医学理论,以期达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效果。
易经八卦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把天下万物归纳演绎在八大范畴里,俗称万物类象。卦体是由爻组成的。人有男女,爻有阴阳。系辞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因此,“变”是易经最本质的灵魂。《易》有不动不占,动则有卦之说。“爻者,言乎变者也”,即爻是用来描绘变的。起卦可根据外应(声音、图像、文字、电话号码等),也可根据灵感(自己突然迸发的第一个念头)。起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易则简易,只有贯彻“大道至简”精神,卦象才有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神验。人体和宇宙天体一样时刻在变化中,人体细胞、经络、组织器官等的生生化化和新陈代谢,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易有“爻者,唯其时物也”,正如断卦的基准点是落实变爻,实时把握人体的变化是体察象的变化之前提条件,实现洞悉生命运动规律。
法自然万象更新。《易经》有“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的功能,并且“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天地否卦是由上乾下坤组成,有上尊下卑之意,阴阳分隔,阴阳背离不交,否乃闭塞之意。以卦象言,乾以三阳为阳卦,居阳位;坤以三阴为阴卦,居阴位,卦体为阴阳离决。又乾为实,坤为虚,上乾下坤即上实下虚乃病危之凶象。中医认为,上实下虚容易出现头晕、耳鸣、痰多、腰腿无力、尿频等症状。而地天泰卦是由上坤下乾组成的,有上虚下实之象。古人以三为最、为至,故有“三生万物”上卦坤六断三个阴爻代表至虚;下卦乾三连三个阳爻代表至实。空间医学提出了“至实至虚”的理论,我们的蒸头提壶揭盖和晃足正好暗合了泰卦的上虚下实。同理,修炼方法中的站桩和盘腿打坐都是下紧上松,也契合了泰卦的上虚下实。在修炼与临床治疗过程中,只有舍“否”求“泰”,才会否极泰来。人体空间医学的治则治法很符合泰卦卦象所揭示的规律,在人体头顶“蒸头”强行制造上出口,集中释放过多冗余能量;晃足产生了人体自下往上的动力,推动催促能量上行,同时迫使物质下降,形成阴降阳升的循环运动。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内经有“阴阳一气也”的说法。空间医学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公转”的理论。“公转”把人体前后侧包括任督二脉视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只要存在压力差,能量会循“公转”路线运行,从而“清降清升”。这区别于传统医学的“清升浊降”。肺为华盖,其在人体为天。肺脏清明,天地交合,国泰民安,身体健康。因此,只有清肺,心脏不停地在“晴朗的天空”中有节律地舒张收缩类似动力泵的运动,产生人体上虚的象。
由此可见,“清肺”的重要性。肾为先天之本,传统中医历来注重“补肾”,而人体空间医学却强调“清肺”。盖“清肺”才能够“肺金生肾水”,才能够“上虚下实”,才能够符合易经泰卦象数所揭示的人体生命健康内涵。
空间医学是既古老又新兴的医学。今以易经卦象来浅要解释空间医学关于开口动力学说,以期抛砖引玉,让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聚集在空间医学这面旗帜下集思广益。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空间医学理论体系,推进其超常规的发展,造福人类,和谐宇宙。
联系人:郭彦岭
手机:13503115557
电话:0311-88789597
邮箱:guozhichen2013@163.com
地址: 河北省正定县旺泉街2号